我不可以说谁更强,但是我更喜欢李宗伟
安塞龙拿过世界冠军而李宗伟没有,并不代表安塞龙更强,李宗伟在世界羽联排名第一坐了非常久时间,也不能说李宗伟更强,羽毛球竞技体育达到一定的水平高度,需要根据个人近期状态,比赛状态去衡量,个人打法不一样,有输有赢也很正常。
我很早就直到福原爱会说一口流利的、带着东北口音的中文。我本人开始在北京学习中文,逐步学会日常会话、正常交流等之后,也逐步发现她的中文确实很地道,带有一种很天然的土味,就是那种一个人到中国农村吃野菜的时候的那种家乡的味道。这一点,我肯定不如她,今后恐怕也学不会带着那种野味的中文吧。
我后来也了解到石川佳纯(我很喜欢的运动员)也会讲可称得上一口流利的中文,对她来说,用中文交流、在中国生活、用中文接受采访等均没问题。石川接触中文比福原晚。石川曾接受日本电视台采访时表达的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她说,“比如乒乓球中的‘借力’这个概念和技术,我从日文中找不到对应的。发现,一些词语只能用中文理解和表达。”深有同感。比如,“上火”,我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完全对应和合适的日语(有类似的,但不完整)。
她们俩为什么会说中文,理由很明确,作为乒乓球选手,她们的教练就是中国人,为了提高乒乓球的水平,她们有必要,甚至务必学习和学会中文。一个无法跟交流直接、自然、还带着互信的沟通的人,怎么可能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呢?而她们为什么跟着中国教练学乒乓球,理由也很明确,中国是“乒乓球强国”。总之,先是乒乓球,后是中文。假如在她们,包括许多日本人看来的“乒乓球强国”不是中国,而是其他国家,她们如今会说的语言就是那个国家的语言。仅此而已。
不过,我从她们与教练打球,用中文跟中国人交流等画面能够感觉到,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文、与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对中国的文化等产生兴趣,并表示一种热爱。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同为一个使用中文工作的日本人,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包括其他外国人通过自发的兴趣和需求,能动性地接触中文,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对方的文化。至于他或她会否喜欢上它,那是纯属于每一个体的个人问题了。
谢谢官方邀请,对于上面说过的,我就不重复了。
来说说我了解的冰雪项目,有一位很优秀的帅哥,他精通英语、俄语、中文的有才华的花样滑冰选手,他叫戈米沙。
戈米沙个头不高、金发碧眼的“小老外”,是北京世纪星滑冰俱乐部的运动员,原中国花样滑冰国家二队的队员。他的父亲戈军是有俄罗斯血统的中国人。花样滑冰世家的戈米沙,从5岁开始就练习滑冰。戈米沙的天赋很早就显露出来,在9岁时,他获得了乌克兰杯花样滑冰赛冠军。他随父母回到中国,成为北京国际学校的一名初三学生。中国国家花样滑冰队里,就出现了一个金发碧眼,相貌颇似俄罗斯“冰上王子”普鲁申科的“老外”美少男。2010年加入乌兹别克斯坦国籍,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多项国际的花样滑冰比赛。
我有理由相信,他们说着一口顺溜的中文,是内心喜欢我们中国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我们的语言。
安赛龙是来自丹麦的小哥,本名叫阿萨尔森,他学习中文是出于对林丹的崇拜,之后在互联网向北京的老师学习中文的,因此,他的中文带着北京腔。
但是安赛龙跟爱酱的中文水平还是有差距的,毕竟,爱酱的中文水平已经到了拆字的程度了,福原爱还会我国大江南北的语言,有一口十级的东北味儿东北话,这不得不服!
石川佳纯也是一口东北腔的中文,这得益于爱酱的影响。她觉得会说中国话很帅,她还非常热爱中国,有喜欢吃的茄子,有偶像张怡宁,还有最喜欢的周杰伦。哈,能听懂周董的歌,这中文水平确实很叼了。
李宗伟祖籍福建,他是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30%,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不奇怪。并且他还会三国语言,中文,马来语,英语,等等好几种语言均精通,不用翻译,自己就搞定,厉害我的哥。
除此以上我们悉知的运动员,还是有特别多的外国运动员喜欢说中文。列如,德国女剑客布丽塔·海德曼,获得过2008年奥运会的重剑冠军,她的中文略带德国口音,但是非常流利,发音也非常准。她也有个中文名字——小月。
还有:如克罗地亚足球运动员达尔科·马季奇,日本太极拳太极剑选手宫冈爱,美国的游泳运动员内森·阿德里安,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史蒂芬·马布里,除此之外有特别多外国运动员会一口中文。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基本上能把中文说这么溜,说明时下也是流行说中文,不会说中文的外国运动员朋友,你离世界级还差一级 😂(原谅我的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