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aa宣传海报,ncaa宣传片

tamoadmin 赛事赛况 2024-12-20 6 0

对比NCAA,我们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校园体育之路?

得益于包括《篮球报》在内的国内媒体的大力宣传,以及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直播条件,今年很多朋友观看了NCAA的四强赛。那些此前对NCAA一无所知的朋友们无不惊叹于四强赛的规模和气势,但是也几乎相同地表达了对比赛本身的失望:和NBA比,太没意思了,比赛节奏太慢,而且场上的人没一个认识的!  

这样的印象一点都不奇怪,千万别信那些诸如“肯塔基能够战胜15支NBA球队”的鬼话,那只是评论家为了吸引眼球的小伎俩。同NBA相比,NCAA的比赛强度和对抗水平都相差太远,而且由于NCAA并不太重视国际推广,那些在美国大学界赫赫有名的篮球明星对于其他国家的观众完全没有任何号召力可言。  

但是,在美国你却很难找到一个只看NBA而对NCAA不屑一顾的篮球迷,而相反的例子却很多。《篮球报》每年都会对采访四强赛的前方记者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带着看NBA的眼光去看待NCAA,这样你不仅会很失望,而且会错过很多东西。  

《篮球报》每一个采访过NCAA的记者在回到编辑部之后都会告诉他的同事,他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震撼的三场篮球比赛,《篮球报》试图将这种震撼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读者,我们尽力了,但是老实说,这很难。 

 

ncaa宣传海报,ncaa宣传片

中国和美国的校园体育的差距,远远大于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差距。这当然与体制、文化等有关,但是最大的原因却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高等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中国大学恢复招生不过三十余年时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国民总数不过8200万人,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相比,远远不足以形成全民的“大学情结”。而美国的篮球名校当中,球队历史动辄上百年,今年夺冠的肯塔基野猫队创立于1903年,这109年间,肯塔基大学的毕业生总数超过了洛杉矶市的总人口,而NCAA一级联盟300多所大学规模大于肯塔基大学的比比皆是,北卡大学有16个校区,在校生十余万,这又是何等的声势。

  

所以在美国,只有媒体和“专家”会执着于校园体育的竞技水平和明星球员,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借此表达对母校的怀念和对青春的留恋,他们愿意为这些情怀付出时间,付出金钱,于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产业就此形成了。  

而在中国,那些“校友”是不多的,那些“情怀”是没有的,再加上校园体育先天的竞技水平劣势,CUBA等大学联赛举步维艰也就成了唯一的结果。只有当中国的高等教育继续发展到全民普及,中国的社会全面进入发达时代,才有可能“撬动”校园体育大井喷。这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可能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当CBA都发展成了世界一流职业联赛时,CUBA的决赛可能依然会在一个几千人而不是八万人的球馆里举办。  

但这并不是我们无所作为的借口,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的大学生活注定还会是迷茫、辛苦、对未来充满忐忑的,也许体育只是四年时间的点缀,但是这没关系,你的每一次呼朋唤友走上球场,每一次哪怕仅仅是瞥一眼校内联赛的海报,每一次对校队的高手投去的敬佩目光,都是在夯实中国校园篮球的基础。你对篮球、对母校、对体育的爱会被铭记!!!

在中国足球大肆归化下,中国篮球会有相关动作嘛?

我觉得篮球不会大肆搞归划,主要原因是篮球水平还没有像足球那样,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现在大家对篮球成绩不太满意主要是有更高的要求。就好比日韩足球,他们的国人对球队要求别说小组,进世界杯都是底线,希望能在世界杯上获好成绩。就像我们对中国男篮的要求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男篮可以堪称……亚洲一流强队。所以篮球没必要搞归划。

中国男足就不同了,为什么归划会成为里皮二次执教条件?因为当前十四亿人口的中国,找不到他满意的完整的十一人首发,想出线必须归划,事实上2002年之后的那几届世预赛小组赛,共四次!,三次小组出局,一次幸运出线,明摆着,不出线——正常,出线反而是——意外惊喜。现在普遍的看法也是四十强不归划出线很难甚至还必须归划到位才有希望。

所以中国足球归划不是适应国际潮流,也不是思想开放,有那么多人支持归划也不是因为归划能给中国足球发展带来什么益处,实在是不想再伤心下去了,我们自己不行,就找人代踢,血统不再重要。出成绩才重要。

最近,CUBA的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东北赛区的决赛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又一次碰面了。

此前清华大学已经有10年的时间没有拿过这个头衔,而北京大学则是去年的“东北王”。但是在这赛季,清华大学的阵容更加好看,而北京大学有部分球员离开,实力下滑,青黄不接。

在清华大学阵中,号称“清华艾弗森”的王岚嵚自然实力超群,但是他身边的好搭档邹阳也绝对不能被轻视。

作为曾经的“广东第一高中生”,邹阳潜力满满,进入清华大学读书之后拿过2019年的CUBA最佳新人奖。身高198公分,邹阳有着213公分的臂展,身体天赋非常好,静态天赋极其出色。

面对北京大学,邹阳全场比赛拿到了最高的25分,还收获了8个篮板和5次抢断,基本上就是目前CUBA最强的小前锋了。看过邹阳比赛的人会感觉,这个年轻人的潜力应该不输齐麟和张镇麟,后面两个名字已经在CBA声名远扬。

遗憾的是,邹阳可能还得在大学联赛征战一阵子,即便他未来进入CBA,齐麟和张镇麟都可能已经在国家队有了一席之地。据报道,邹阳被广东宏远男篮所欣赏,但是目前他想要进入CBA征战,大概率是要通过CBA的选秀大会,直接加盟广东队的可能性很低。

无论如何,邹阳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球员,希望他能够在大学联赛越打越好,尽快进入CBA打球。

推行体育市场化、资本办体育的改革结果,只能是把国球变足球,把国家队变俱乐部球队,把国家运动员变私人运动员。这样的改革完成之日,就是资本老板们欢呼为俱乐部老板打球,为个人挣钱打球之时。那时再重顾今日高举“为国打球”大旗而推行市场化的体育改革大业,恐怕难免贻笑天下!市场化绝不是万能的!当我们看到中国国球英雄们起而抗争的时候,我们似乎听到了正在临近的中国体育市场化的脚步声,也听到了某种类似于中国足球的敲门声,于是我们更加担心中国体育的未来。

中国国足因为在11月份两场热身赛的连败,导致亚洲第4的排名自己还没捂热,就又被韩国队反超跌至亚洲第5名,看来中国国足距离世界杯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而此时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却做了一件令球迷们感动的事,他推行激励男篮崛起的新政,竟也是适用国足闯进世界杯的妙招!

自从姚明出任中国篮协主席后,就开始在中国篮球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改革。虽然改革进程受到了各种阻碍,但是因为2019年篮球世界杯将在我国举办,姚明非常希望能够借此契机提高中国篮球国家队的竞争力。为此近日在中国男篮出征世预赛之际,姚明特意为球员们赠送了他们的专属荣誉外套和他亲笔签名的鼓励信


男篮现在最大的威胁,是亚洲各国不断用混血和归化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日本的八村垒已经成为NBA的主力轮换,未来将是男篮的强劲对手。由于身份认同感和球迷的反对声音,归化这条道路可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混血球员如丘天和祝铭震等都是天赋一般,要复兴从前的辉煌只有靠挖掘国内的人才。

世界杯之后很多都认为传统青训已经无法选拔出更好的人才,要逐渐淘汰改由校园篮球选拔,这样即使打不上职业也还有文凭可以自寻出路。

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理想,校园篮球在全球成功的只有美国。依靠美国本身强大的商业氛围和名校的资源,NCAA才能不断地向NBA输送顶级人才,欧洲大部分国家走的都是专业队青训路子。中国目前的商业运作和美国有着不少差距,校园篮球能否成功,很多操作权并不在篮协而是在教育部,如何能令校园能投放更多资源在篮球,在足球的饭碗里虎口夺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传统青训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打不上职业就一无是处。好的俱乐部都会给球员找好后路,首先是把他们的学籍挂靠在不错的学校,如广东宏远以前把球员挂靠在广东工业大学,现在中学阶段挂靠在实验中学。如果打不上职业的,会让他们去读大学,如邹阳去了清华,佟佳俊去了中南大学。现在篮协有培养协议,只要俱乐部和球员在上大学前签订了,读完大学之后就可以不必通过选秀直升一队。当然球员愿意选秀或转行,也是没问题的。

上大学打CUBA也不是球迷想像的那样,能兼顾学业和篮球。从网上曝出的一份北大CUBA球员训练内容和文化课学习成绩来看,球员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迟到3次以上就会被取消评优和奖学金。而文化课分数基本是由训练内容决定,难度比起普通的学生要低非常多。所以除了某些全才,大多数球员日常都是在训练,根本没太多时间来学习文化或者体验校园的社交。

CBA公司已经规定,明年青训将设立投入最低线。这条线如同NBA薪金空间的“穷鬼线”,如果达不到,差额将补助给其他青训投入积极的俱乐部。这条政策证明了青训仍是目前篮球人才选拔的基本盘,未来不但不会削弱,还会加强。

上面的回答有人提到了篮协也要建立自己的雏鹰计划,送有潜质的球员到国外联赛学习,但他显然不知道篮协已经建立了一个类似雏鹰计划的菁英计划。但是人数很少,第一批只有4人,原因也很简单,学费生活费太昂贵了,无法支持大批量的球员前往。

目前来看张镇麟、王泉泽和曾凡博潜力都相当不错,未来冲击NBA不成回国也能打上主力。但是成长到什么程度很难作判断,作为他们的前辈张兆旭、常林、唐子豪等等都没有成为一流球员。他们回国后,可能面对的是身份地位的变化,要改变打法来适应联赛。

而留洋人数本来就不多,如果因为伤病或者机遇,成长未如预期,支出就白白打了水漂。请外教进来,在球员青少年时期就对他们灌输国外先进的打法战术,成为了另一条比较稳妥的道路。广东和新疆就是第一批尝试者,广东靠尤纳斯的中介请来了立陶宛青年国家队的教练执教三队,并每年都前往立陶宛和当地球队进行交流比赛。

广东也是首家尝试体教结合的俱乐部,他们和实验中学合作,由外教和少帅曲绍斌长驻校园,在课余时间来对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训练,并在其中选拔潜力不错的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