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土地上修筑了不少炮楼,到现在也有不少留存。而在抗日剧中,炮楼也是经常出现,所以国人肯定非常熟悉。但是炮楼其实是中国抗战时期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在欧洲并不实用,自然就少了。
炮楼一般设置在交通要道、铁路公路沿线或者是比较大的村镇周围。并没有严格的标准,通常结构简单,有两到三层,材料则是就地取材,以木头、砖块、三合土为多。炮楼的守军也不多,大多数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鬼子再配上一个班到一个排的伪军。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炮楼防御力不强,大口径机枪都可以轻松打穿。守备力量也有限,遇到大股部队只能死守炮楼。
日军大量修建炮楼,其主要目的还是承担警戒任务,预防小股八路军或者游击队的破坏。
抗战时中国的城镇化程度很低,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爆发以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在敌后出现了大量的抗日部队,其活动地区主要就是偏远的农村。随着日军占领区的扩大,其有限的兵力无法保证每一处占领地都有足够的兵力据守,只能以有限兵力分散驻守村镇,这就增加了被攻击的危险。
炮楼虽然防御力不高,但是敌后武装通常没有重武器,因此很难对炮楼在成太大的损伤。同时炮楼周围一般会挖上战壕,布上铁丝网,想靠上去爆破也不容易。而只要短时间内无法攻克炮楼,那么日军就可以抽调援军前来救援。
因此炮楼其针对性很强,主要就是对付火力贫弱的敌后武装。实际上在正面战场上,日军也极少修建炮楼。
而在欧洲情况则不同。首先欧洲城市化程度较高,控制了城镇就控制住了大部分人口,作战双方不需要在农村保留太多的兵力。其次欧洲部队的火力要比中国强的多,游击队也不难搞到一些重火力,炮楼无法发挥太多作用。因此即使在交通要道修建工事,也是比较坚固的碉堡或者大型钢筋混凝土工事,而不是防御力很差的炮楼。
因此双方对炮楼的不同态度,主要是各自战术需要所决定的。
欧洲的巨型“炮楼”——防空塔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炮楼是抗战时期最常见的日军防御工事,当时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担心民兵和抗日军队反攻,在华北和东北建立了复杂的炮楼体系。日军在每个炮楼都安排一个军曹来负责指挥炮楼的工事,军曹一般是老兵,一个老兵领着一批新兵或者后方部队,维持周边的秩序。如何打击炮楼一度成了很多抗战部队最头疼的问题,它们居高临下,给抗日军民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无形中分割了抗日根据地。然而在欧洲战场上,几乎没有炮楼,美日太平洋战场上也基本没有炮楼,为何炮楼在中国如此多。
最根本的因素是中国军队缺乏重火力,现在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当时重火力缺乏到何种地步。早在1935年,当时国军曾经邀请德国顾问,打算组建一支德械师。从德国采购了不少装备,但这些装备大部分是迫击炮和战防炮,引进了12门37毫米克虏伯山炮,少量81毫米迫击炮,部分Pak35型37毫米口径炮,还有一些苏罗通高炮。这些火炮能在500米范围击穿30毫米厚装甲,可以打穿日本常用坦克的装甲,但射程太近,必须前沿部署。全国只有几百门,打到武汉会战时,已经消耗殆尽。
除此之外,抗日军民几乎就没有任何重火力了。尤其是华北地区,在黄崖洞兵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前。战士们每个人只能分到几发子弹,无法做到每人一条枪。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机关枪的炮楼就显得很难对付。
欧洲的情况完全不同,一个普通的苏军团级单位或者德军团级单位,都有至少10-15门重炮。军和师级单位就更不用说了,还配备几百辆坦克。这些坦克打装甲都能轻易洞穿,打炮楼和碉堡直接一炮就炸烂。所以欧洲战场没有炮楼,钻到那里面和送死基本没任何区别。
我是刀笔传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战时的欧洲,武器比较先进,坦克火炮比较常见,如果在战场上修炮楼,只会成为活靶子,所以炮楼只能成为一些落后地区的利器,比如在亚洲等。
抗战时期的日军炮楼,其实没有炮,就十条步枪,外加一挺机枪。极少数炮楼可能会配一具掷弹筒,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日军炮楼的设计原则是高大,能一眼看到外面的环境,不在乎自己是否会成为中国军队的靶子,因为中国军队缺乏重武器,难以摧毁炮楼。
并且炮楼的材料也不是用钢筋混凝土,而是造价低廉的砖头和木头。实际上并不经打。
只要有一门炮,就能轻松摧毁一座炮楼。
比如八路军在百团大战时,曾缴获了一门九二步兵炮(样式见下图,不是重炮)。后来就靠着这门步兵炮,一年内拔掉了80多座炮楼。(平均5发炮弹可以摧毁一座炮楼)
小口径炮就能拔掉炮楼,这也就以想象当时的日军炮楼是有多脆了。
然而,就是这种小口径,拆开之后,步兵可以背着走的步兵炮,中国军队都非常缺。
不仅八路军缺,国军也缺。
而缺乏火炮(也缺炮弹),这也就导致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经常在攻坚上要承受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于,还会贻误战机。
因为,二战中欧洲战场参战的各国,基本上都已进入工业化,军队装备了大量火炮、坦克和飞机,炮楼作为战略支撑,阻隔部队行动的作用不大。再加上炮楼相对独立,缺乏支援,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一般的轻型装甲车辆都可以靠自身的浮力浮在水面上 而且基本要做到全封闭式不让水进入车体内 为了做到这点 大多数两栖战车都会设置通气管 这样保证了发动机不会进水 还有固定或者活动的防浪板
一般的有两栖功能的战车主要靠履带滑水前进 而专用的两栖战车现在基本都用泵喷或者加转螺旋桨
当然一些重型战车需要在依靠自身浮力以外依靠助浮装置 一般以气囊为多数,水深的地方可以架设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