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尼遗址:
塔尼是距离斯法克斯约11公里的一个古老的罗马城市,靠近加贝斯方向,在公元二世纪和三世纪蓬勃发展,公元七世纪消失。在此处挖掘出的文物显示出了这里是十分重要的名胜遗址。
*博塔尼:
一个古罗马修道院,距离斯法克斯40公里,由马耳他的一个***家庭建造。于公元二世纪兴起,发掘出的文物展现出了它们的极大考古价值,其中有在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马赛克地板。
*斯法克斯老城墙:
阿里·本·萨利姆·巴克里于公元242年——公元856年,也就是艾哈迈德王子时代创立。它首先用砖砌成,然后用石头加固。战争时期,在保卫城市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经历了诺曼底登陆、西班牙殖民战争、马耳他圣约翰骑士团入侵等。这是***世界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卡斯巴塔 ka***a:
位于城市老城的西南角,拉巴特曾经是这里的第一大城市,从建立开始,这里就成为了统治中心,随后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也就是16世纪末期,这里成为了陆军总部,到了现在已经是传统民俗博物馆了,它当时的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老城和老城的集市,这个地方的地标建筑就是建在岸边的Aghlabids灯塔。古堡建了几个世纪后Anhsranha灯塔也在古堡前的海域建了起来,两个灯塔监测海洋状况,并和经过的船只通过信号交流。这里还有著名的高阶***寺,现在已经是宗教设施展示厅了。
*大***寺:
它也是阿里·本·萨利姆·巴克里在公元242年至公元856年在艾哈迈德·宾王子统治下建立的。大***寺位于老城的中心,是其规划的重点地标建筑。它分别在12世纪和18世纪修缮了两次。除阿克巴***寺、苏塞***寺和扎尤图纳***寺外,斯法克斯大***寺是在非洲大陆上最著名的宗教遗迹之一。
说起来突尼斯是一个距我们颇为遥远、也有些陌生的国家。
它位于非洲,但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因此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黑人国家。地理上它在非洲的北部,西面是阿尔及利亚,北部和东面的大部分濒临地中海,距欧洲的意大利很近,因此北部的气候也可以说是地中海气候,集中了不少旅游度假区(旅游业也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北面多山地,中部地区相对比较平坦,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突尼斯最出名的农产品就是橄榄树以及由橄榄榨制橄榄油,其橄榄油的出产量大约占全世界5%以上。自然资源主要有磷酸盐和石油等。而南部接近沙漠,气候干燥而炎热,人口比较少。突尼斯的总人口在一千万多一点,国土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大约是意大利的一半,但比巴尔干半岛上的大部分国家面积都要大。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近年来的人均GDP在八千美元多一点,大致跟今天我们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差不多,但失业率一直比较高。
说起来突尼斯的历史也很悠久了,公元前八世纪,腓尼基人就在那里建立了迦太基城,在古罗马帝国的时候,作为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突尼斯成了帝国的一部分。七世纪中叶开始,在***的势力控制之下,成了***世界的一部分,在九世纪的时候出现过强盛的阿格拉布王朝。今天人口的95%是***人,信奉***教 。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人开始染指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相继进入了法国的势力范围,1883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不过在二战以后,各国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突尼斯也在1956年作为王国而独立,后来又成为共和国。在今天的突尼斯,法国的影响依然留存着,虽然国语为***语,但是法语也可通用。在生活习俗上,将其看做***人就可以了,比如不食猪肉,不饮酒,妇女戴头巾,视左手为下等和肮脏,不宜用左手赠送礼物或握手等等。2011年曾发生所谓“茉莉花革命”,推翻了原本比较独裁的终身总统本阿里,实行多党制,政治一度有些动荡,近来大致比较安定。在国际关系上,与法国为最密切,其次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世界也不错,与中国也比较友好。突尼斯位于地中海南岸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总体而言,是一个政治比较稳定、经济还算不错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