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认为方阵兵厉害?那么密集,而且只适合开阔平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那么呆板,跟崇尚战争艺术的古人根本没法比。孙子兵法十三篇,字字珠玑,充满诡道,扬长避短。劫粮,偷营,放火,埋伏。很可能都不会和方阵兵拉开阵势,就把他打败了。退一步说,即使拉开阵势,我们也善用地形,山地丘陵,两山夹一沟,不信他能摆开。还有夜袭突袭,措手不及。再退一步,即使摆开,用火攻,硝石硫磺,菜油柴草,放到瓦罐里,一排排扔进方阵,不信他们方阵还站的住。方阵是一种被淘汰的战术,不管是马其顿的还是长戈方阵。
看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足以说明题主对古典时期的阵型很不了解,首先马其顿方阵并不是单手吃长矛,一个士兵的长矛要7米长,你一个手就是典韦许褚的力气也是提不住的。所谓马其顿方阵中的小圆盾,是用套环套在左臂上。长矛的使用是双手提矛,尾端抵在地上增强矛阵的抗性。士兵在站前行军时,长矛是分装的,只有作战时才会拼接成一根。
关于马其顿方阵的运作,是由统一的鼓点和号声指挥,方阵纵深多达16列,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减少。前8列士兵犹如一堵长矛形成的墙壁,其冲击力足以抵御波斯重装骑兵的凶猛冲锋。多个方阵排在一起,就组成了中军大阵。
方阵后排的士兵会配备一些轻武器,包括短剑、匕首,但主要的武器依然是长达7米的长矛。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4096人组成一个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一个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四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团,约32,000人。
辅助部队方面,马其顿方阵中会掺杂有持盾兵(主要持多律长枪、西福斯短刀和阿斯庇斯圆盾)当然也包括一部分重装步兵、轻盾步兵、弓箭手、标***和投石手、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倚重的阿格瑞安部队,这些人来自色雷斯山区,行动敏捷且作战技巧高超。他们不着盔甲,甚至经常不带头盔,全身轻装只携带一捆标枪和短剑作战,是亚历山大机动战的核心之一。
方阵的侧面由伙伴骑兵掩护,他们骑着马其顿最好的良马,并使用最好的武器作战。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时代,每一个伙友骑兵手执著绪斯同骑枪,身穿青铜护胸甲,头戴波奥蒂亚式头盔,但是他们没有携带盾牌。在近身战斗或是骑枪折断时,他们会使用科庇斯弯刀作战。在座骑上,当时尚未发明出真正的马鞍,他们会在骑乘处安放大块的皮毯坐垫,且很可能在马的前胸或是头部有部分铠甲保护,免受长枪、投射武器直接伤害。在高加米拉战役中,伙伴骑兵以其高机动性从两翼包绕到波斯的中军大阵,直接冲到了波斯皇帝的帐前,逼走了大亚流士三世,从而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然后再说春秋时期的方阵,春秋的方阵很多,偏偏就没有题主所谓的长戈方阵,原因是长戈的使用方法为啄、割、撩,动作要求挥动武器,因此是不可能组成密集方阵的。事实上真正的春秋大阵也是长矛方阵,根据兵马俑里的兵器出土以及《六韬·武韬》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的长矛也得有6米长,是为夷矛。组成方阵时,长矛在前,组成矛墙,就像马其顿方阵一样。矛手之间左右距离半米,前后一米,前排倒下后排补上。长矛方阵横排12排,纵列40列,这是一个长矛小方阵。小方阵后紧跟辅兵方阵,辅兵主要武器是短戈,士兵持大盾和短戈,掩护前方的长矛阵(半米的空隙就是让短戈兵冲进去的)。在战国初期,魏国以魏武卒最为精锐,指的就是这种短戈持盾兵。在春秋时期,长戈多用于车战,而不是步兵。
在战国中后期,武器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变动,长戟和长铍的运用使得方阵变得更加多元化。在长矛方阵中,会插入几排铍兵,铍就是剑和长矛的结合,长度在3.7米左右,适合劈砍和穿刺,夹杂在矛阵中的铍兵,可以中距离抵御突刺过来的敌人士兵。而辅兵方阵,也改由长戟和长戈兵对半,不过这里的长戈的长度已经大大缩水,也就是2.5米长,目的是解决掉突入到矛阵前的敌兵。
在方阵的侧翼,多是战车掩护,和欧洲、西亚的战车不同,中国的战车车轮辐条有28根,这就使得车子奔驰起来更加稳定,战车根据大小分有四马战车和两马战车,车上至少配备三人,一人御车、一人持弩、一人持长戈(战国改长戟),其威力之大是西方战车不能匹敌的。战国时,车阵居中,侧翼改为骑兵,这点在兵马俑的编排中即可发现。
在战阵的前方,由三至五大排弓弩手组成,在敌人靠近前,负责远程输出。方阵后方在战国时还有游骑兵掩护。
所以这么比较的话,双方各有各的优势,中国的多样性更强,马其顿的矛兵更强,所以也只能是真刀真枪的干一次,才有可能知道最终结果。不过考虑到中国人多,所以中国占优势吧!
马其顿方阵,自公元前333年的伊苏斯之战和公元前332年的高加米拉会战以来,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区域,马其顿的敌人提起马其顿方阵就会感到颤栗,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使得方阵变成了一种传奇:他是不可战胜的。
马其顿方阵主要有一下几个兵种,他们的职责如下:
长矛兵数量最多,携带马其顿长矛(长13~14英尺约7.2米,双手操作,后期的超过18英尺。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直径2英尺的圆盾。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而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负责抵挡敌人的正面冲锋。
轻装步兵矛的长度短一些,盾的直径大一些(可以遮住跪着的士兵的全身),盔甲稍轻一些。机动性更好。善于近身他们主要的任务是防御方阵侧后或跟随骑兵一起进攻。
骑兵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重骑兵。负责对敌人冲锋,冲锋时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等待作战时,往往将长矛搁在肩上,矛头稍向下。冲锋时,长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个敌人后,往往让长矛留在他的身体里不再拔出,然后,再用刀剑继续进行战斗。等到战斗胜利结束后,再去找回那些长矛。
辅助兵装甲很轻甚至无甲,以标枪,弓箭和投石器为主要兵器。负责加大对敌人的杀伤战果。
秦朝的方阵,是秦国集权管控和强力军事制度的集中体现,方阵中弩、步、车、骑的规则分布。根据地形地势,敌我方力量优势对比,方阵的统帅摆阵布兵,时而严阵以待,时而机动灵活地调整着阵法的变换,以最有效的方式调集着内部组织资源。